小米生态正在打破链

日期:2022-12-10 21:48:54 / 人气:298


2013年年中,小米的第13名员工孙鹏找到了他的大学校友王黄。当时,王黄创办的销售智能手表的华恒电子陷入了现金流困境。几经交涉,小米投资了这家公司,成了今天的华米。
同年底,孙鹏发现了当时已经陷入困境的照明企业依莱智能。“孙鹏第一次来找我们的时候,背着一个包。我以为他是来批发灯具的。”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易来智能的创始人姜和孙鹏聊了两三个小时。他们不知道他是小米的,也不知道他有意投资。
与此同时,小米生态链的开创者之一夏永峰看到了扫地机器人常静。两人一见钟情,聊得很开心。常静暗暗腹诽,“小米随便派人来看我。为什么这个人的产品格局这么高!”经过几轮谈判,小米投资了Roborock,为生态链再添一员。
.......
小米开玩笑说“按照找老婆的标准找团队”,只找“有共同价值观的人”。就这样,他集合了所有的初创团队,秉承着“追求产品高性价比”的信念,成为了智能硬件行业的造风者。
但是,他们大概没想到,小米生态链企业会有“出逃”的一天。
生态链企业“去小米化”
近日,小米集团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情况不太乐观:其总营收705亿元,同比下滑9.7%;调整后净利润21.2亿元,同比下滑59.1%。
除了智能手机业务预计同比下滑11.1%,营收减少至425亿元,小米的第二条增长曲线,占总营收27%的IoT,以及消费产品的营收也同比下滑9%。
物联网消费产品相关的收入可以简单理解为小米生态链产品相关的收入。
仔细观察会发现,近年来,小米生态链中的爆款产品越来越少。
任何人都很难知道曾经爆款的小米有多火。小米移动电源第一年卖了1000万,到2019年,一共卖了1亿;在米波段上市第二年,79元,销售额突破10亿,米家空气净化器在米粉节单日售出3.12万台。
但这些都成了不可复制的销售奇迹。
像小米插线板、米家扫地机器人、小米台灯这样的经典爆款产品,在2016年之后就很少出现了。小米生态链总经理曲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7年,生态链里没有太多所谓的爆款,然后我们内部的批评声也比较大。”
2018年,小米正式在港股上市,生态链也重新调整了组织架构。一手把小米生态链拉起来的刘德调到组织部,总经理一职由小米老员工曲恒接任。
曲衡接手时,小米的生态链已经进入平台期。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小米IoT和消费品的收入增速在2017年左右开始放缓,三年后从原来80%以上的增速骤降至2020年的8.6%。
脱胎于小米生态链的相关企业已经发出了“去小米化”的信号。
推出自己的品牌是最常见的做法。米乐队第二年,华米发布了自主品牌Amazfit;做小米耳机的万魔声学也推出了1 MORE小米插线板米青也推出了KINGMI。
一些生态链企业的自有品牌甚至与小米IoT形成了明显的竞争。比如米云做净水器发家后,自主品牌拓展到智能家电和厨电,打造智能家居;米联创还推出aqara品牌,从智能开关、网关、灯具、传感器入手,打造全屋智能。
还有一些生态链企业寻求更完全的独立,逐渐减少小米产品的供应。例如,2017年至2021年,Roborock来自小米代工业务的收入占比从90%以上下降至1.3%左右。2020年,趣睡科技在小米商城的销售收入比上年减少4504万元,被认为是专注于持续运营自有品牌8H。
更有公司公开撇清与小米的关系。2020年登陆科技创新板的9号公司在招股书中明确提到“公司不属于小米定义的典型生态链企业”。9号公司曾被雷军誉为“小米生态链中最有激情的公司”,也是小米生态链中投资最大的项目。
在《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中,生态链企业被誉为小米的“后院金矿”。生态链企业更像兄弟。9号公司缺电找紫米。绿米公司打造的魔方控制器,专门为依莱智能灯开发了一个按键,可以实现遥控开灯。生态链企业互帮互助,共同战斗。
神奇声学创始人谢冠宏曾感慨道:“小米的人不骄傲,官僚,灵活变通,足够忠诚的兄弟情文化最为突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什么生态链企业开始纷纷出逃?
在利润面前,分道扬镳。
有一组有趣的数据:
Roborock推出自有品牌“石头”和“小娃”后,2017年至2021年,其小米代工业务收入从90%以上下降至1.3%左右,而毛利率从21.54%快速上升至48.11%,收入也从11.19亿增长至58.37亿。
所有企业都在追求利润,生态链企业出逃的一个最直观的原因就是不为小米代工赚钱。
小米投资生态链初创团队,然后在品牌、渠道、供应链等方面赋能生态链企业。小米和生态链企业共同设计开发产品。
因为这种“投资+孵化”的模式,小米在生态链产品上的话语权很高。外观上,小米生态链的ID部门有一票否决权;在产品选择上,只有通过严格内测的产品才能成为生态链产品;在定价上,小米投资生态链公司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产品要“性价比高”。
小米在定价上有很强的话语权。小米奉行低价快速抢占市场的策略。作为其供应商,产品利润必然会保持在较低水平。2018年以来,小米承诺其硬件业务的综合净利润率不高于5%,生态链产品的综合净利润率自然不会太高。
小米的原则是保证公司不亏钱,甚至一点都不亏,直到百万销量才能回到原来的价值。
做移动电源的时候,雷军明确要求1000mHh要69元一个。这个要求让一向稳重的紫米创始人张峰抓狂了。产品做出来后,成本已经在77元了,还卖69。后来大量出货降低了后续成本。
因此,优质低价不可避免造成的“低利润率”成为双方的主要矛盾。
9号公司招股书提到,2017-2019年,其小米集团销售的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2.46%、20.79%、15.11%,均低于自主品牌。
绿色小米做的第一个插线板成本价30元,固比只有1.65,远低于科菲等同行。这也导致米青的毛利率不超过20%,远低于其他玩家的40%。
那么问题来了。也是低价。小米为什么不太亏?
小米的商业模式是“铁人三项”,即硬件+新零售+互联网。虽然其硬件综合净利润率不高于5%,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靠卖手机赚钱,而是靠卖手机积累用户,靠给用户提供各种互联网增值服务赚钱,比如应用分发、游戏等。“硬件不赚钱,软件拿回来。”这是典型的互联网商业逻辑。
但是,小米生态链企业不一样。这些企业本质上都是制造业,靠卖硬件赚钱。这些硬件产品没有互联网增值服务,所以利润率低会直接影响利润。这类企业要想赚钱,必须通过打造爆款产品来提升销量。
在生态链快速发展的前期,小米生态有能力打造一个又一个爆款。
但近年来,小米生态链越来越难出爆款产品。为什么?
雷军在小米的创业思想中总结了打造爆款产品的四个关键能力,其中第一个就是“洞察未来:产品要有明天的属性”。简单来说,产品要有科技感,给用户代表先进趋势的新体验。但随着小米生态链的发展,它所缺乏的恰恰是这种能力。
小米生态链前期,专门选择“蚂蚁市场”攻城略地。所谓“蚂蚁市场”,就是整个市场就像一块巨大的蛋糕,被无数小厂商瓜分。插线板行业以前就是这样。第一牛的市场份额是30%,第二牛的市场份额是3%,剩下的都是几万个小品牌。
当蚂蚁的市场门槛低,竞争激烈的时候,就非常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的分化现象:要么产品便宜,质量越级,要么质量好,但是价格高得离谱,没有中间状态。这给了小米走性价比路线的空间。
这些蚂蚁市场往往存在工业级的痛点。比如当时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净水器都有漏水的问题。这种工业级痛点,要么是工业技术解决不了,要么是老品牌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大家都不解决。
他们不做,小米做;他们不卷,小米卷。
在这样的竞争背景下,小米的生态链企业像鲶鱼一样铺开,摸清蚂蚁市场,再用互联网技术降低传统企业的维度。炸药自然是层出不穷。
其实这些蚂蚁市场产品的科技含量并不高,市场上的老字号也不滚滚而来。小米可以通过重组技术和供应链,轻松做出具有新体验的“下一代产品”。比如引入笔记本行业的18650电池作为移动电源,借鉴笔记本电脑的主轴技术用于台灯。
9年过去了,小米生态链能做的领域基本都做了,剩下的“蚂蚁市场”不多了。
现任生态链总经理曲恒在接受采访时说:“到2018年,我将接任...生态链的发展已经过了高速发展的阶段,真正到了我们预期的平台期。有几个特点。首先,一些类别已经见顶...第二,品类扩张几乎到了上限。那时候几乎没有我们不做的大赛道。”
在那些已经被抢占的“蚂蚁市场”,老玩家们早就学会了反击。比如小米移动电源上市不到半年,就出现了某杂牌的高仿;小米插线板上线几个月后,公牛生产出了“像素级”标准产品“公牛小白”。
在鲶鱼小米的搅动下,产业技术飞速发展,各个传统市场的企业也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开始竞争。待解决的工业级痛点越来越少,小米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也不多,很难打造出突破心智的“下一代”爆款产品。
在2018年后的新生态链战略中,小米计划80%的产品为常规产品,只有20%的创新产品会进行效率改革,探索新品类的爆款,这也暗示了支撑生态链企业销售的“爆款产品创新”不会是重点。
早期靠做爆款产品“薄利多销”赚钱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爆款产品”越难出现,“薄利多销”越难持续,追求高利润成为生态链企业的“被迫”选择。
尤其是一些“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公司,比如扫地机器人、平衡车。“低销量、低毛利”的局面,无法让企业通过产品R&D获得的高溢价摊薄R&D成本,进而支撑新R&D投资,因此不能单纯依赖小米投资。
Roborock创始人常静将“领先的技术”视为公司长期的独特价值。“去小米化”后,从2018年到2021年,其R&D费用率从4%一路上升到8%,并计划未来继续投入,这在小米代工发展初期是做不到的。

作者:风暴娱乐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风暴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