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子盖了烂尾楼,小儿子差点砸了老干妈的招牌,陶华碧的衣钵没继承?

日期:2023-09-20 09:47:59 / 人气:226

“2021年,一向低调的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突然接受媒体采访。虽然他满头白发,但精神饱满。在采访中,她谈了很多自己的经营理念,也承认公司之前确实换过辣椒品种,但已经改回来了。说到自己的商品,陶华碧的脸上充满了自豪,以至于有网友怀疑她是自己带的货。
从一个不识字的农妇,到中国某知名品牌的创始人,再到身家90亿的胡润百富榜女首富,“老干妈”陶华碧的一生,是一段资本传奇。
网友们在赞叹的同时,不仅开始疑惑,她还没有退居幕后吗?怎么突然又出来了?
除了她的两个不安分的儿子没有别的原因,以至于本该过着退休生活的陶华碧不得不出来掌管大局,挽救企业声誉。
那么,他们做了什么?陶华碧有必要“不保节操”吗?

陶华碧的前半生,多么苦涩的一句话。
1947年,陶华碧出生在贵州遵义的一个偏远山村。她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七个姐妹了。我爸妈一看,又是一个女生,不禁叹了口气。那时候新中国还没有建立,人民生活贫困,连饭都吃不饱。这下又多了一张嘴,生活更加灰暗。
吃饭都成问题,更别说上学了。因此,从陶华碧小时候起,她一天也没有去过学校。从懂事开始,她就跟着父母姐妹,为了填饱肚子,整天东奔西跑。
穷人家的孩子自然吃不到什么像样的饭,但孩子的家庭往往很贪婪。我们做什么呢陶华碧发挥他的想象力,用有限的成分改变图案,做出不同的口味。现在看来,就是那个时候,她开始展现自己在烹饪方面的天赋。
20岁时,陶华碧认识了地质队的一名会计。在接触的过程中,他们渐渐相爱,最后走到了一起。一个是没走出过大山的姑娘,一个是城里来的大学生。他们的组合让周围的人大吃一惊。面对大家的不解,丈夫笑着说:“这姑娘善良单纯,靠得住。”
婚后生活幸福,老公月薪30元。虽然他并不富裕,但他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后来两口之家升级为四口之家。体贴的丈夫,可爱的孩子,陶华碧内心的满足。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向健壮的丈夫突然病重,大部分时间不得不卧床休息,养家糊口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陶华碧身上。
为了挣钱见丈夫,她不得不像男人一样南下广州,到处打工。那些年,她背着泥,一袋100斤重。一个大男人还在吃力地扛着,一个弱女子只是咬紧牙关,每天扛几十下。
她还抡起了锤子,20斤重的锤子,能抡十几个小时。别人劝她不要那么辛苦,她却说既然拿了别人的工资,就得给人家一份工作。
尽管如此努力赚钱,还是没能治好老公的病。在被疾病折磨了几年后,丈夫终于去世了,留下了孤儿寡母和一屁股债。
丈夫去世后,陶华碧回到家乡,开始卖米豆腐。她每天都要去五公里外的油榨街采购原料,每次采购七八十斤。不努力说话,往往会遭到白眼。公交的业务员觉得她提着个大筐,麻烦又碍事,所以看到她就拉下脸,不想坐公交了。
为此,陶华碧经常与销售人员争吵。苦难的生活让这个柔弱的女人变得棱角分明。
晚上哄孩子们睡觉后,陶华碧匆匆去磨豆腐,常常磨到后半夜才休息。白天背着近百斤米豆腐,去周围几个学校卖。
在几年的时间里,陶华碧打破了二十个篮子,留下了一整套的伤病,包括肩周炎、颈椎病和关节炎。直到现在,这些疾病还在折磨着她。
长期的疲劳,加上缺乏营养,到了42岁,陶华碧再也不能做这些体力劳动了。于是她用捡来的半截砖、石棉瓦和油毡,在龙洞堡开了一个简陋的小饭馆,取名“实惠饭店”,卖凉粉和凉面。
由于价格低廉,数量充足,很快吸引了附近几所中专学校的学生。每次学生们来吃饭,陶华碧都会给他们一个饱。有时候,学生缺钱,没钱付餐费,所以陶华碧会让他们先拿学分。看到有些学生真的很穷,陶华碧会直接注销。有时候看到学生的衣服破了,她会主动去补。

虽然他的生活已经够艰苦了,但每当他看到这些经济困难的孩子,陶华碧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一来二去,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
为了佐餐,陶华碧做了一些调味品,如酸菜、豆豉和辣酱。有的同学直接拿馒头或者米饭去店里蘸酱,不点米饭。陶华碧看到这些“孩子”时什么也没说,只是热情地告诉他们随便吃。
那时,陶华碧注意到有一个男孩,他的脸经常受伤。她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男孩家里太穷,经常买不起菜,于是和几个弟弟打了起来,然后时不时向他们要点钱,才去店里吃饭。
了解情况后,陶华碧对男孩说,“以后不要打架了。你想什么时候来吃晚饭都行。我不收你钱。”
出于感激,男孩开始叫陶华碧“干妈”,所有被她帮助过的孩子都叫她“干妈”。这个称呼就这样流传开来,渐渐演变成了“老干妈”,连80岁的老人都这么喊。
也许是陶华碧的善良给她带来了好运。很快,她的生意有了转机。
1994年,贵阳准备修环线。陶华碧店所在的龙洞堡,突然从偏僻小路变成了主干道,很多南来北往的司机都来用餐。
这些司机的经济条件比学生好很多。慢慢地,他们成了小旅馆的主要游客。为了感谢这些司机的惠顾,每次吃完饭,陶华碧都会主动给他们送上一些自制的辣酱和辣菜,让他们在路上吃。
无意中,这一举动使陶华碧的辣酱出名了。有些住在城里的人也会大老远开车到这里来买她的辣酱,让她的辣酱不够卖。
但在此之前,陶华碧无法想象有一天他会依靠这么一个小小的辣酱创造出这么大的商业帝国。
有一天,店里的辣酱卖完了,有客人来吃饭,看到没有辣酱,就扭头走了。那天生意出奇的惨淡。
陶华碧干脆关了店,出去四处看看其他企业的情况。走了十几趟,她惊讶地发现,其他凉粉店的生意都特别好。当她走进来时,她意识到生意很好,因为他们都在用陶华碧制造的辣酱。
餐馆老板不好意思地对陶华碧说:“要不你把店关了,开个辣酱厂?”陶华碧的第一反应是:商店关门了,穷学生怎么办?
直到后来,学生们也劝她开工厂,陶华碧才开始认真考虑这件事。但是陶华碧没有立即付诸行动。她非常谨慎,没有十足的把握不会轻易开始。从一开始,她的目标就是为中国人做出一瓶美味又安全的辣椒酱。为此,她不断打磨配方,力求做到最好。
就这样,过了两年多,陶华碧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向村委会借了两间房,正式开始了创业生涯。这一年,陶华碧49岁。
既然我们开办了工厂,我们必须选择一个著名的名字。我们应该选择什么?陶华碧首先想到的是“老干妈”这个称号,这个名字伴随了她多年,蕴含着浓浓的感情。

建厂之初,我们买不起生产线,所有的工艺流程都采用最原始的手工操作。其中,最麻烦的是剁椒。溅出来的辣椒辣得人哭,大家都不愿意干这种苦活。
没办法,陶华碧只好亲自上阵,边切边教大家切辣椒的绝招:“就当是切苹果吧,这样就不觉得那么辣了。年轻人,你怕什么?”在她的带动下,大家渐渐不那么抵触了。
辣椒酱做好之后,就面临着怎么装,用什么装的问题。有人建议她用玻璃瓶,于是陶华碧找到年产1.8万吨的桂阳第二玻璃厂,要了几十个玻璃瓶。对方一听,立刻不耐烦地摆摆手,让她走了。
然而,陶华碧不会轻易退缩。她告诉厂长,“没有一个婴儿生来就是大的,但所有的婴儿都是慢慢长大的。”。如果你今天不给我瓶子,我就和你在一起!"
经过几个小时的软磨硬泡,厂长终于松口,对陶华碧说:“你可以每天来厂里取几十瓶,定制等以后再说。”最后,陶华碧带着一篮子瓶子回来了。
产品完成后,陶华碧发现有一个新问题摆在他面前。按照工厂目前的产能,附近的店铺根本承受不起,她必须拓展新的渠道。
于是,陶华碧提着篮子,开始在各大单位的食堂和粮油店卖辣酱。对于这种不知名小厂的辣酱,大家都担心质量不好,不愿意卖。陶华碧不得不承诺在出售时向他们收钱,如果卖不出去,随时归还。说得好听点,对方最后同意把辣椒酱放在柜台上。
没想到辣椒酱一卖,回头客很多,一下子成了畅销书,供不应求。

工厂的订单急剧增加。这次,陶华碧来到桂阳玻璃二厂,豪迈地说:“我要订一万瓶,现金有现货。”陶华碧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她一直记得这家玻璃厂当初的帮助。
后来,尽管这家工厂的产品质量不如同行,但陶华碧从未停止与它的合作。甚至可以说是陶华碧一个人拯救了玻璃厂免于破产。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老干妈”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在贵阳站稳了脚跟。此后短短几年,老干妈在不打广告、不花俏促销的前提下,畅销全国,惊艳了几代人的味蕾。甚至出口到欧盟、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的又一张名片。
之所以不打广告,是因为陶华碧认为这些营销成本最终还是要由消费者来承担,不如直接给消费者最优惠的价格。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么多年,原材料涨了好几倍,老干妈却一直把价格控制在8-12元之间,这让竞争对手颇为无奈。
企业发展起来以后,管理成了大问题。在这方面,陶华碧有自己的“老干妈式管理”。
她对员工和对那些穷学生一样真诚。她不仅给贵阳最好的薪资福利,在管理上也特别人性化。公司没有冷冰冰的规章制度,只有一些“不要偷懒”之类的话,与其说是制度,不如说是长辈对晚辈的谆谆教诲。
考虑到工厂远离市中心,陶华碧决定为所有员工提供食宿,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今天。
不仅如此,陶华碧能叫出公司60%以上员工的名字,她还隔三差五去员工家拜访,与他们交流;她能记住很多员工的生日,会亲自给他们做长寿面,然后加两个荷包蛋;员工出差的时候,陶华碧会给他们煮点鸡蛋,告诉他们路上吃,反复讲解注意事项,看着他们上车后转身回去...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陶华碧就是这样,真诚换真心。不需要复杂的规章制度,员工紧密团结。

随着老干妈的不断发展,第一批竞争对手很快就来了。在那个年代,竞争对手非常简单粗暴,从产品包装到口味,什么都抄袭。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会买到假货。最多的时候,假冒“老干妈”产品有五六十种。
为此,陶华碧成立了专门的打假部门,不惜重金清除那些假冒伪劣产品。其中,湖南华月公司是最难对付的,仅仅因为他们拥有合法注册的“老干妈”商标。在与华月打了三年官司后,老干妈终于艰难胜出,成为北京高院十年来知识产权经典案例之一。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财务、人事、工商、城管等事情越来越多。,这些都需要她亲自决定。陶华碧逐渐无法应付,由于多年的疲劳,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2014年,将近70岁的陶华碧决定退休,把公司留给他的儿子们。
事实上,公司刚成立时,大儿子李桂山就辞去了“铁饭碗”,去工厂帮母亲干活。他帮助公司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建立了初步的管理模式。
但比起扎扎实实地做生意,李桂山显然对现代资本运作更感兴趣,他嗜食如命。
那些年,他投资了酒店、地产、医药等项目,大部分都亏了,甚至有一个地产项目直接坏了。这与陶华碧的“不贷款、不入股、不融资、不上市”四项原则背道而驰。
于是,陶华碧的心理天平慢慢向他的小儿子李妙星倾斜。李妙航虽然不热衷于投资,但同样让陶华碧感到担忧。
上任伊始,他就做了一件损害老干妈名誉的事。他把用来做辣椒酱的贵州辣椒换成了价格更低的河南辣椒,导致老干妈口味大变。一时间网友怨声连连,甚至有贵州本地人出来“爆料”,说老干妈现在用味精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后老干妈的坏心事就没消停过。
一是2016年,一位离职的前员工将老干妈的配方泄露给了一个竞争对手,直接损失1000多万。
2017年因为油烟污染问题三天被举报19次,被中央环保督察点名批评;2019年,厂房再次起火,导致三分之一产能受损。
这一堆碎片间接反映了李妙星的管理问题。最终这些问题都反映到了业绩上。2017-2018年,老干妈业绩连年下滑。
与此同时,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竞争对手。以歌手林依轮为代表的一些明星推出了自己的辣酱品牌,销量很客观。此外,一大批互联网辣酱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就连互帮等公司也开始在辣酱领域发力,不断冲击着不饱和的辣酱市场。
为了应对竞争,老干妈还推出了一系列吸引眼球的营销活动,比如“国民女神”毛衣,公司还拍了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广告。然而,他们都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
内忧外患接踵而至,陶华碧不得不再次出山。回到公司后,她又换回了贵州辣椒,改进了产品配方,第一次利用媒体进行宣传。终于在2019年,老干妈业绩回升,当年营收破50亿。

其实老干妈能成功的原因并不复杂。有句话说的好,路很简单,巧思很笨拙。纵观古今中外,真正有所成就的人,一定是把一些基本素质发挥到极致的人。
对于陶华碧来说,她几十年来对质量的追求,对员工和消费者的真诚和奉献都是她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不幸的是,两个儿子都没有学到这些品质。陶华碧致力于制造产品,但他的两个儿子只想赚快钱。
经常有人说,创业难,守业更难。面对采访,陶华碧誓言要做百年品牌,成就未来大业。
现在,陶华碧已经75岁了,从商近30年。面对越来越激烈的辣酱江湖竞争,我不知道她还能坚持多久,也不知道她的“接班人”们能否担起重任,续写辉煌。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风暴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风暴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